阅读量:0
确保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使用强密码策略,限制用户权限,配置防火墙,监控日志文件。
Linux 服务器安全技巧
描述 | |
定期更新系统 | 保持Linux发行版和软件包最新,以包含针对已知漏洞的补丁,使用yum update (CentOS)或apt update (Ubuntu)命令进行更新。 |
加强用户密码 | 要求所有用户账户使用强而独特的密码,鼓励使用密码管理器生成和存储复杂密码。 |
启用SSH密钥验证 | 禁用基于密码的身份验证,仅依赖SSH密钥身份验证,增加额外的保护层。 |
实施防火墙 | 配置防火墙控制传入和传出流量,使用工具如UFW或iptables限制访问必要端口。 |
定期数据备份 | 建立强大的备份系统,自动备份并安全存储数据,考虑异地存储解决方案。 |
加密静态数据 | 对静态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使用LUKS或dm-crypt等解决方案提供磁盘加密。 |
实施双因素身份验证 | 要求用户在获得访问权限前提供两种形式的身份验证,如密码和移动设备或安全令牌。 |
禁用root登录 | 限制root访问,禁用通过SSH直接root登录,使用sudo命令执行管理任务。 |
监控系统日志 | 使用rsyslog或systemd-journald收集和存储日志,配置日志轮换防止磁盘空间过满。 |
采用入侵检测系统 | 部署IDS如Snort或Suricata,监视网络流量和系统活动,发现可疑行为时提供实时警报。 |
强化SSH配置 | 修改SSH配置以限制特定用户和IP地址的访问,禁用root用户的SSH访问。 |
定期审核用户帐户 | 维护最新的用户帐户列表,定期检查并删除不活跃或不必要的帐户。 |
隔离服务 | 在隔离的容器或虚拟机中运行服务,使用Docker和Kubernetes等技术促进容器化。 |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 | 识别并禁用不需要的服务,减少潜在的攻击媒介。 |
利用Web应用程序防火墙 | 实施WAF如ModSecurity,保护Web应用程序免受SQL注入、XSS和远程代码执行等威胁。 |
禁用目录列表 | 阻止Web服务器上的目录列出,避免将敏感信息暴露给潜在攻击者。 |
防止SQL注入 | 清理用户输入并在Web应用程序中使用准备好的语句防范SQL注入攻击。 |
监控恶意软件 | 使用ClamAV等防病毒工具定期扫描服务器,安排自动扫描以确保持续保护。 |
安全PHP配置 | 调整PHP设置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远程代码执行等常见漏洞的暴露。 |
定期检查文件权限 | 正确设置文件和目录权限,使用chmod和chown命令根据需要调整权限。 |
安全Apache或Nginx配置 | 禁用不必要的模块、减少服务器信息泄露和限制并发连接来强化Web服务器配置。 |
使用安全标头 | 实施HSTS、CSP和X-Content-Type-Options等安全标头增强Web应用程序安全性。 |
使用DNSSEC | 通过验证DNS响应为域名系统添加额外的安全层,降低DNS相关攻击的风险。 |
教育用户 | 向用户提供有关安全最佳实践的教育,举办培训课程识别网络钓鱼企图和保持良好安全卫生。 |
启用Fail2Ban | 使用Fail2Ban扫描日志文件查找可疑活动并禁止显示恶意意图迹象的IP地址。 |
部署HIDS | 实施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如OSSEC或AIDE,监视系统文件是否存在未经授权的更改或可疑活动。 |
安全数据库访问 | 限制数据库访问并对数据库连接使用强身份验证机制,实施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授权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 |
防范DDoS攻击 | 部署DDoS缓解解决方案保护服务器免受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
使用强加密 | 启用SSL/TLS加密保护传输中的数据,对于在互联网上传输数据期间保护敏感信息至关重要。 |
备份配置文件 | 备份重要的配置文件,例如Apache或Nginx的配置文件,以便在发生错误配置或攻击时快速恢复服务器的设置。 |
禁用不必要的PHP模块 | 禁用不必要的PHP模块和功能来减少攻击面。 |
安全文件上传 | 如果应用程序允许文件上传,实施严格的安全措施防止恶意文件上传,强制执行文件类型验证并限制上传目录。 |
审核第三方软件 | 定期审核和更新应用程序中使用的第三方软件和库,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漏洞被发现并得到修补。 |
物理系统的安全性 | 配置BIOS禁用从CD/DVD、外部设备、软驱启动,启用BIOS密码和GRUB的密码保护限制对系统的物理访问。 |
磁盘分区 | 使用不同的分区保证更高的数据安全性,当意外发生时只有出问题的分区的数据会被破坏。 |
最小包安装,最少漏洞 | 建议不要安装无用的包,避免由这些包带来的漏洞,这将最小化风险。 |
检查网络监听端口 | 在网络命令的帮助下查看所有开启的端口及相关的程序,使用chkconfig命令关闭系统中不想要的网络服务。 |
使用SSH | SSH是一种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讯时使用加密技术的安全协议,除非必要永远都不要直接登录root账户,使用“sudo”执行命令。 |
锁定Cron任务 | Cron有它自己内建的特性,这特性允许定义哪些人能哪些人不能跑任务。 |
禁止USB探测 | 为了保障系统安全和数据的泄露,可以建立一个文件/etc/modprobe.d/no-usb并通过相应的命令来禁止探测USB存储。 |
打开SELinux | SELinux是linux内核提供的一个强制的访问控制安全机制,禁用SELinux意味着系统丢掉了安全机制。 |
移除KDE或GNOME桌面 | 没必要在专用的LAMP服务器上运行X Window桌面比如KDE和GNOME,可以移掉或关闭它们以提高系统安全性和性能。 |
关闭IPv6 | 如果不用IPv6协议那就应该关闭掉它,因为大部分的应用和策略都不会用到IPv6,并且它是服务器非必需的。 |
限制用户使用旧密码 | 如果不希望用户继续使用老密码,这一条很有用,服务器只记录最后的5个密码,如果试图使用曾用的最后5个老密码中的任意一个将会出现错误提示。 |
相关问题与解答
1、如何确保Linux服务器的物理安全性?
确保物理访问受限,可以通过配置BIOS禁用从CD/DVD、外部设备、软驱启动,并启用BIOS密码和GRUB的密码保护来限制对系统的物理访问。
2、如何防止SQL注入攻击?
通过清理用户输入并在Web应用程序中使用准备好的语句来防范SQL注入攻击,这样可以防止恶意SQL查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Linux 服务器安全技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