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博客,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您见面!希望您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份轻松愉快的氛围,不仅可以获得有趣的内容和知识,也可以畅所欲言、分享您的想法和见解。
非常期待和您一起在这个小小的网络世界里共同探索、学习和成长。💝💝💝 ✨✨ 欢迎订阅本专栏 ✨✨
前言
本栏目将记录博主暑假从0开始刷力扣的算法题,每一条题目我都会把知识点抽丝剥茧地进行分析,以便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话不多说,肝!
序号 | 标题 | 力扣序号 |
1 | 杨辉三角I | 118 |
2 | 杨辉三角II | 119 |
3 | 移动零 | 283 |
4 | 区域和检索 -数组不可变 | 303 |
5 | 第三大的数 | 414 |
1.杨辉三角I
题目:
给定一个非负整数 numRows
,生成「杨辉三角」的前 numRows
行。
在「杨辉三角」中,每个数是它左上方和右上方的数的和。
解题思路:
杨辉三角的性质: 每个位置上的数等于它上方两个数之和。
代码(go)
func generate(numRows int) [][]int { ans := make([][]int, numRows) for i := range ans { ans[i] = make([]int, i+1) ans[i][0] = 1 ans[i][i] = 1 for j := 1; j < i; j++ { ans[i][j] = ans[i-1][j] + ans[i-1][j-1] } } return ans }
下面是代码的具体解析
行初始化:
ans[i] = make([]int, i+1)
创建一个长度为i+1
的数组,用于存储第i
行的元素。边界处理:
ans[i][0] = 1
:第一个元素始终为1,因为每行的开头和结尾都是1。ans[i][i] = 1
:最后一个元素也为1,因为杨辉三角每一行的首尾都是1。中间元素计算:
- 对于每一行的中间元素,即
1
到i-1
之间的元素,通过上一行对应位置的元素相加得到。具体计算公式为ans[i][j] = ans[i-1][j-1] + ans[i-1][j]
。这里利用了杨辉三角的性质:每个位置上的数等于它上方两个数之和。返回结果: 返回完成填充的二维数组
ans
,其中包含了从第0行到第numRows-1
行的所有元素。
j
从 1
开始,因为杨辉三角每一行的首尾元素都是 1
,不需要重新计算。
2.杨辉三角II
题目:
给定一个非负索引 rowIndex
,返回「杨辉三角」的第 rowIndex
行。
在「杨辉三角」中,每个数是它左上方和右上方的数的和。
方式一:递推
解题思路:
杨辉三角的性质: 每个位置上的数等于它上方两个数之和。
此题和上面那道杨辉三角解法类似,区别就是此题rowIndex是索引,所以需要+1
代码(go):
func getRow(rowIndex int) []int { C := make([][]int, rowIndex+1) for i := range C { C[i] = make([]int, i+1) C[i][0], C[i][i] = 1, 1 for j := 1; j < i; j++ { C[i][j] = C[i-1][j-1] + C[i-1][j] } } return C[rowIndex] }
方式二:
利用滚动数组进行优化
解题思路:
注意到对第 i+1 行的计算仅用到了第 i 行的数据,因此可以使用滚动数组的思想优化空间复杂度。
优化后的代码只需要计算两行的杨辉三角即可,可以节省内存空间
代码(go)
func getRow(rowIndex int) []int { var pre, cur []int for i := 0; i <= rowIndex; i++ { cur = make([]int, i+1) cur[0], cur[i] = 1, 1 for j := 1; j < i; j++ { cur[j] = pre[j-1] + pre[j] } pre = cur } return pre }
代码解析:
pre
:前一行的数组。cur
:当前行的数组,随着每一行的生成而更新。cur[j] = pre[j-1] + pre[j]
:根据杨辉三角的性质,当前行的第j
列的值等于上一行的第j-1
列和第j
列的和。pre = cur
:将当前行cur
赋给pre
,作为下一行的基础。
方式三:
只用一个数组,进一步优化
解题思路:
我们使用一维数组,然后从右向左遍历每个位置。
每个位置的元素res[j] += 其左边的元素 res[j−1]。 row[j] += row[j-1]
第0行只有1
第1行刚刚开始是1,根据公式得出 11
第2行刚刚开始是11,,根据公式111 ---> 121
第3行刚刚开始是121,根据公式121--->1211--->1231--->1331
以此类推
为啥不从左向右遍历呢?因为如果从左向右遍历,那么左边的元素已经更新为第 i 行的元素了,而右边的元素需要的是第 i−1 行的元素。故从左向右遍历会破坏元素的状态。
代码(go)
func getRow(rowIndex int) []int { row := make([]int, rowIndex+1) row[0] = 1 for i := 1; i <= rowIndex; i++ { for j := i; j > 0; j-- { row[j] += row[j-1] } } return row }
3.移动零
题目:
给定一个数组 nums
,编写一个函数将所有 0
移动到数组的末尾,同时保持非零元素的相对顺序。
请注意 ,必须在不复制数组的情况下原地对数组进行操作。
示例 :
输入: nums =[0,1,0,3,12]
输出:[1,3,12,0,0]
解题思路:
此题运用到双指针的思路,设置两个指针,a依次向右遍历,b记录非零元素的位置,当a遇到0,则跳过,继续向右遍历,遇到非0的元素则交换ab的值,并且b向右前进一步。
即遍历的时候每遇到一个 非0 元素就将其往数组左边挪,第一次遍历完后,b指针的下标就指向了最后一个 非0 元素下标。
第二次遍历的时候,起始位置就从 b开始到结束,将剩下的这段区域内的元素全部置为 0。
这个思路类似于快速排序,可以去小破站看一下视频
(图片出自王尼玛)
代码(java)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oid moveZeroes(int[] nums) { if(nums==null) { return; } //第一次遍历的时候,j指针记录非0的个数,只要是非0的统统都赋给nums[j] int j = 0; for(int i=0;i<nums.length;++i) { if(nums[i]!=0) { nums[j++] = nums[i]; } } //非0元素统计完了,剩下的都是0了 //所以第二次遍历把末尾的元素都赋为0即可 for(int i=j;i<nums.length;++i) { nums[i] = 0; } } }
这道题花费了我两小时的时间,因为我先了解了快速排序的原理,然后再学习了双指针的思想,最后卡到的最简单自增自减运算符上...
注意:
for
循环的设计就是先执行循环体内的代码,然后再递增计数器
所以其实在 for(int i=0;i<nums.length;++i) 这段语句中 无论是++i,还是i++都是可以运行的。
然后在 nums[j++] = nums[i]这段语句中,其实j是先执行,然后再修改值的。以第二次循环为例,当i = 1的时候,遇到非0的元素,所有i 和 j 要交换元素 所以就是 num[0] = num[1] 然后j++ 变成1
4.区域和检索 -数组不可变
题目: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nums
,处理以下类型的多个查询:
- 计算索引
left
和right
(包含left
和right
)之间的nums
元素的 和 ,其中left <= right
实现
NumArray
类:
NumArray(int[] nums)
使用数组nums
初始化对象int sumRange(int i, int j)
返回数组nums
中索引left
和right
之间的元素的 总和 ,包含left
和right
两点(也就是nums[left] + nums[left + 1] + ... + nums[right]
)
示例 :
输入: ["NumArray", "sumRange", "sumRange", "sumRange"] [[[-2, 0, 3, -5, 2, -1]], [0, 2], [2, 5], [0, 5]] 输出: [null, 1, -1, -3]
解题思路:
这里用到前缀和思想,可以理解为高中学的数列
我们可以画一个sum[0]到sum[6]的数列,以【2,5】为例(此处的2,5是索引值)
所以就是sum[6]-sum[2]
示例中的数组有6个元素,假如要计算索引2到5之间的总和(包含2到5),我们可以先计算索引为数组开始到5的总和减去数组开始到索引为2(不能包含索引2)
代码(java)
class NumArray { int[] sums; public NumArray(int[] nums) { int n = nums.length; sums = new int[n + 1]; for (int i = 0; i < n; i++) { sums[i + 1] = sums[i] + nums[i]; } } public int sumRange(int i, int j) { return sums[j + 1] - sums[i]; } }
5.第三大的数
题目:
给你一个非空数组,返回此数组中 第三大的数 。如果不存在,则返回数组中最大的数。
示例 1:
输入:[3, 2, 1] 输出:1 解释:第三大的数是 1 。
示例 2:
输入:[1, 2] 输出:2 解释:第三大的数不存在, 所以返回最大的数 2 。
示例 3:
输入:[2, 2, 3, 1] 输出:1 解释:注意,要求返回第三大的数,是指在所有不同数字中排第三大的数。 此例中存在两个值为 2 的数,它们都排第二。在所有不同数字中排第三大的数为 1 。
方式一:
Set 去重 + 排序
解题思路:
先使用 Set
对重复元素进行去重,然后对去重后的元素进行排序,并返回第三大的元素。
代码(Java)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thirdMax(int[] nums) { Set<Integer> set = new HashSet<>(); for (int x : nums) set.add(x); 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set); Collections.sort(list); return list.size() < 3 ? list.get(list.size() - 1) : list.get(list.size() - 3); } }
HashSet 基于 HashMap 来实现的,是一个不允许有重复元素的集合。
// 创建 HashMap 对象 Sites HashMap<Integer, String> Sites = new HashMap<Integer, String>();
ArrayList 类是一个可以动态修改的数组,与普通数组的区别就是它是没有固定大小的限制,我们可以添加或删除元素。
使用一个增强型for循环遍历数组nums
,将每个元素添加到set
中。
for (int x : nums) set.add(x);
假如数组为【1,2,3】,那么执行
return list.size() < 3 ? list.get(list.size() - 1) : list.get(list.size() - 3);
这里的 list.size() - 3
实际上是 3 - 3 = 0
,而 list.get(0)
会返回列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即 1
。
方式二:
有限变量 + 遍历
解题思路:(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宫水三叶的解析)
经典的找数组次大值的做法是使用两个变量 a 和 b 分别存储遍历过程中的最大值和次大值。
假设当前遍历到的元素为 x,当满足如下条件时,考虑更新 a 或者 b:
当 x>a 时,说明最大值被更新,同时原来的最大值沦为次大值。即有 b=a;a=x;
在条件 1 不满足,且有x>b 时,此时可以根据是否有「严格次大值」的要求,而决定是否要增加 x<a 的条件:
不要求为「严格次大值」:直接使用 x 来更新 b,即有 b=x;
当要求为「严格次大值」: 此时需要满足 x<a 的条件,才能更新 b。
回到本题,同理我们可以使用 a、b 和 c 三个变量来代指「最大值」、「严格次大值」和「严格第三大值」。从前往后遍历 nums,假设当前元素为 x,对是否更新三者进行分情况讨论(判断优先级从上往下):
1. x>a,说明最大值被更新,将原本的「最大值」和「次大值」往后顺延为「次大值」和「第三大值」,并用 x 更新 a;
2. x<a 且 x>b,说明次大值被更新,将原本的「次大值」往后顺延为「第三大值」,并用 x 更新 b;
3. x<b 且 x>c,说明第三大值被更新,使用 x 更新 c。
起始时,我们希望使用一个足够小的数来初始化 a、b 和 c,因此需要使用 long 来进行代替。返回时,通过判断第三大值是否为初始化时的负无穷,来得知是否存在第三大值。
代码(Java)
class Solution { long INF = (long)-1e18; public int thirdMax(int[] nums) { long a = INF, b = INF, c = INF; for (int x : nums) { if (x > a) { c = b; b = a; a = x; } else if (x < a && x > b) { c = b; b = x; } else if (x < b && x > c) { c = x; } } return c != INF ? (int)c : (int)a; } }
❤️❤️❤️小郑是普通学生水平,如有纰漏,欢迎各位大佬评论批评指正!😄😄😄
💘💘💘如果觉得这篇文对你有帮助的话,也请给个点赞、收藏下吧,非常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