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垃圾收集器选择与优化策略

avatar
作者
猴君
阅读量:0

1.垃圾收集算法有哪些,可以聊一下吗?

如何确定一个对象是垃圾?

要想进行垃圾回收,得先知道什么样的对象是垃圾。

1.1 引用计数法

对于某个对象而言,只要应用程序中持有该对象的引用,就说明该对象不是垃圾。如果一个对象没有任何指针对其引用,它就是垃圾。

弊端:如果A和B相互持有引用,导致永远不能被回收。

1.2 可达性分析

通过GC Root的对象,开始向下寻找,看某个对象是否可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能作为GC Root的对象:类加载器、Thread、虚拟机栈的本地变量表、static成员、常量引用、本地方法栈的变量等。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本地方法栈中JNI(即一般说的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1.3 什么时候会垃圾回收

GC是由JVM自动完成的,根据JVM系统环境而定,所以时机是不确定的。
当然,我们可以手动进行垃圾回收,比如调用System.gc()方法通知JVM进行一次垃圾回收,但具体何时运行也无法控制。System.gc()只是通知要回收,什么时候回收由JVM决定。不建议手动调用该方法,因为GC消耗的资源比较大

(1)当Eden区或者S区不够用了 (2)老年代空间不够用了 (3)方法区空间不够用了 (4)System.gc() 

1.4 垃圾收集算法

已经能够确定一个对象为垃圾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回收,怎么回收呢?得要有对应的算法,下面介绍常见的垃圾回收算法。

1.4.1 标记-清除(Mark-Sweep)
  • 标记:找出内存中需要回收的对象,并且把它们标记出来。

此时堆中所有的对象都会被扫描一遍,从而才能确定需要回收的对象,比较耗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清除:清除掉被标记需要回收的对象,释放出对应的内存空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缺点

(1)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都比较耗时,效率不高。 (2)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空间碎片太多可能会导致以后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分配较大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内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另一次垃圾收集动作。 
1.4.2 标记-复制(Mark-Copying)

将内存划分为两块相等的区域,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其中一块内存使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把已经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除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缺点:空间利用率降低。

1.4.3 标记-整理(Mark-Compact)

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但是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清理掉边界以外的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5 分代收集算法

Young区:复制算法(对象在被分配之后,可能生命周期比较短,Young区复制效率比较高)。

Old区:标记清除或标记整理(Old区对象存活时间比较长,复制来复制去没必要,不如做个标记再清理)。

2.垃圾收集算法有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能够具体到某种算法的

2.1 标记清除:

首次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First-fit)就是在遍历空闲链表的时候,一旦发现有大小等于需要的大小之后,就立即把该块分配给对象,并立即返回。

最佳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Best-fit)就是在遍历空闲链表的时候,返回刚好等于需要大小的块。

最差适应算法:最差适应算法(Worst-fit)就是在遍历空闲链表的时候,找出空闲链表中最大的分块,将其分割给申请的对象,其目的就是使得分割后分块的最大化,以便下次好分配,不过这种分配算法很容易产生很多很小的分块ÿ

广告一刻

为您即时展示最新活动产品广告消息,让您随时掌握产品活动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