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Redis源码中的设计模式及设计思想

avatar
作者
猴君
阅读量:3

前言

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是一个开源的内存数据结构存储系统,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它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如字符串(strings)、哈希(hashes)、列表(lists)、集合(sets)、有序集合(sorted sets)、位图(bitmaps)、超日志(hyperloglogs)和地理空间(geospatial)索引半径。

Redis 是什么

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键值对(key-value)数据库。它通常用作数据缓存、消息队列、应用程序中的各种用例,如排行榜、实时分析等。Redis 的主要特点包括:

内存存储:主要数据存储在内存中,提供快速的读写访问。
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如字符串、列表、集合、有序集合等。
数据持久化:支持 RDB(Redis Database)和 AOF(Append Only File)两种持久化方式。
原子操作:支持事务和 Lua 脚本,确保操作的原子性。
主从复制:支持数据的复制和同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
分布式:支持集群部署,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可用性。

为什么有 Redis

高性能:Redis 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访问速度非常快,适合需要快速读取和写入的场景。
数据结构丰富: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可以满足各种复杂的数据存储需求。
持久化:虽然主要存储在内存中,但 Redis 也支持数据的持久化,确保数据安全。
原子操作:Redis 提供了原子操作,保证了数据操作的一致性。
分布式:Redis 支持主从复制和分布式,可以扩展到多个服务器,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扩展性。

Redis 解决什么问题

缓存:减少数据库访问,提高应用性能。
消息队列:处理异步任务和消息传递。
排行榜:实现实时排行榜功能。
实时分析:进行实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会话存储:存储用户会话信息。
全页缓存:缓存整个网页内容。

为什么要用 Redis

快速:内存存储,访问速度快。
灵活: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和操作。
可扩展:支持主从复制和分布式部署。
可靠性:支持数据持久化,保证数据安全。
社区支持:活跃的开源社区,持续更新和维护。

Redis 的源码

Redis 的源码是开源的,主要由 C 语言编写。以下是一些关键组件和概念的简要介绍:

事件循环:Redis 使用事件驱动的架构,通过事件循环处理文件事件和时间事件。
数据结构:Redis 内部实现了多种数据结构,如简单动态字符串(SDS)、字典(dict)、跳跃表(skiplist)等。
命令处理:Redis 命令通过命令表进行注册和处理,每个命令都有相应的处理函数。
网络通信:Redis 使用非阻塞 I/O 和事件驱动的网络库(如 libevent 或 epoll)进行网络通信。
持久化:Redis 支持 RDB 和 AOF 两种持久化方式,分别通过快照和追加文件的方式保存数据。
复制:Redis 的主从复制通过发送 RDB 文件和 AOF 文件实现数据的同步。
集群:Redis 集群通过分片的方式将数据分布到多个节点,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可用性。

Redis 的源码是相当庞大的,涵盖了从网络通信到数据结构实现的各个方面。在这里,我将提供一些关键组件的代码片段和解释,以帮助你理解 Redis 的工作原理。

  1. Redis 启动流程
    初始化服务器配置。
    初始化事件循环。
    初始化持久化机制。
    加载 RDB 文件或 AOF 文件,恢复数据。
    启动服务,监听网络连接。
    代码解析:
    Redis 启动时,redis.c 文件中的 main 函数是入口点。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初始化服务器结构体     serverInitConfig();      // 初始化事件循环     if (aeCreateFileEvent(server.el, server.port, AE_READABLE, acceptTcpHandler, NULL) == AE_ERR)         return 1;      // 初始化持久化     if (server.appendonly) {         startAppendOnly();     }      // 加载数据     if (server.aof_state == AOF_ON) {         loadAppendOnlyFile(server.aof_filename);     }      // 启动服务     for (;;) {         if (serverCronJobs() == -1) break;     }     return 0; } 
  1. 事件循环
    Redis 使用事件驱动的模型来处理客户端的连接和请求。
    等待文件事件或时间事件。
    处理文件事件,如客户端连接、读取、写入等。
    处理时间事件,如超时、计划任务等。
    代码解析:
    事件循环在 server.c 文件的 serverCronJobs 函数中调用。
int serverCronJobs(void) {     // 处理文件事件     aeProcessEvents(server.el, AE_FILE_EVENTS|AE_DONT_WAIT);      // 处理时间事件     processTimeEventsAndBlockedClients();      // 执行计划任务,如持久化、清理等     performPendingOperations();      return 0; } 

以下是事件循环的核心代码片段:

// 伪代码,展示事件循环的概念 while (server.running) {     // 等待文件事件或时间事件     events = aeWait(server.el, 1000); // 等待最多1000毫秒      for (int j = 0; j < events; j++) {         // 处理文件事件         if (aeGetFileEvent(server.el, fd, AE_READABLE) != 0) {             handleClientInput(fd);         }     }      // 处理时间事件     processTimeEvents(); } 

这段伪代码展示了 Redis 的主事件循环。aeWait 函数用于等待文件事件或时间事件的发生,然后根据事件类型调用相应的处理函数。

  1. 命令处理
    客户端发送命令请求。
    解析命令请求。
    查找命令表,获取命令处理函数。
    执行命令处理函数。
    代码解析:
    命令处理在 networking.c 文件的 processInputBuffer 函数中。
void processInputBuffer(client *c) {     // 解析命令     while (c->bufpos < c->bufused) {         if (c->argc == 0) {             int type = processCommandArgv(c);             if (type == C_ERR) {                 break;             } else if (type == C_OK) {                 // 查找并执行命令                 redisCommand *cmd = lookupCommand(c, c->argv[0]);                 if (cmd) {                     cmd->func(c);                 }             }         }     } } 

Redis 的命令是通过一个命令表来注册和处理的。以下是命令表的一个示例:

// 命令结构体定义 struct redisCommand {     char *name;      // 命令名称     int arity;       // 命令参数个数     void (*func)();  // 命令处理函数     int flags;       // 命令标志 };  // 命令表 struct redisCommand redisCommandTable[] = {     {"get", 2, getCommand, 1},     {"set", 3, setCommand, 1},     // ... 其他命令 };  // 命令查找函数 struct redisCommand *lookupCommand(client *c, robj *cmd) {     char *cmdname = c->argv[0]->ptr;     struct redisCommand *cmd = NULL;          // 遍历命令表查找命令     for (int i = 0; i < sizeof(redisCommandTable) / sizeof(redisCommand); i++) {         if (!strcmp(redisCommandTable[i].name, cmdname)) {             cmd = &redisCommandTable[i];             break;         }     }          return cmd; } 

这段代码展示了 Redis 如何通过命令表来查找和执行命令。每个命令都有一个结构体定义,包括命令名称、参数个数、处理函数和一些标志。

  1. 数据结构操作
    Redis 内部使用了许多自定义的数据结构,
    使用简单动态字符串 SDS 存储字符串。
    使用字典(dict)存储键值对。
    使用跳跃表实现有序集合。
    代码解析:
    数据结构操作在 sds.c 和 dict.c 等文件中。
// SDS 字符串操作示例 sds sdsnewlen(const void *init, size_t initlen) {     // ... 同上 }  // 字典操作示例 dictEntry *dictFind(dict *d, const void *key) {     // 根据哈希查找键值对 } 

以下是 SDS 的一个简单示例:

/* The sdshdr struct is used by sds.c to store and manage the metadata of an SDS string. */ struct sdshdr {     int len;  // 字符串长度     int free; // 未使用空间的长度     char buf[]; // 字节数组,实际字符串存储在这里 };  /* 创建一个新的SDS字符串 */ sds sdsnewlen(const void *init, size_t initlen) {     struct sdshdr *sh;      // 为结构体和字符串分配内存     sh = zmalloc(sizeof(struct sdshdr) + initlen + 1);     if (sh == NULL) return NULL;      // 初始化结构体     sh->len = initlen;     sh->free = 0;     if (initlen > 0 && init != NULL) {         memcpy(sh->buf, init, initlen);     }     sh->buf[initlen] = '\0'; // 确保字符串以空字符结尾      return (char *)sh->buf; }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新的 SDS 字符串。SDS 是 Redis 中用于存储字符串的一种数据结构,它比传统的 C 字符串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如动态扩展和二进制安全。

  1. 持久化
    Redis 支持两种数据持久化方式:RDB 和 AOF。
    RDB 持久化:周期性地将内存数据快照保存到磁盘。
    AOF 持久化:记录每个写命令到文件。
    代码解析:
    持久化机制在 rdb.c 和 aof.c 文件中。
// RDB 持久化示例 int rdbSave(char *filename) {     // ... 同上 }  // AOF 持久化示例 void feedAppendOnlyFile(redisClient *c) {     // 将写命令追加到AOF文件 } 

以下是 RDB 持久化的简单示例:

// 伪代码,展示 RDB 持久化的概念 void rdbSave(char *filename) {     // 创建一个新的RDB文件     FILE *fp = fopen(filename, "w");     if (fp == NULL) return;      // 序列化并写入数据到文件     rdbSaveData(fp);      // 关闭文件     fclose(fp); } 

这段伪代码展示了如何将 Redis 的数据保存到一个 RDB 文件中。实际的 RDB 持久化过程会更复杂,包括序列化内存中的数据结构和写入到磁盘。

  1. 主从复制
    主服务器周期性地生成 RDB 文件。
    从服务器连接到主服务器,请求 RDB 文件。
    主服务器发送 RDB 文件给从服务器。
    从服务器加载 RDB 文件,同步数据。
    代码解析:
    主从复制在 replication.c 文件中。
// 主服务器生成 RDB 文件 int rdbSave(char *filename) {     // ... 同上 }  // 从服务器处理 RDB 文件 void replicationSetSlaveMode(char *filename) {     // 加载 RDB 文件 } 

Redis 的主从复制是通过发送 RDB 文件实现的。以下是主从复制的一个简单示例:

// 伪代码,展示主从复制的概念 void replicationSendRDB(aeEventLoop *el, int fd, char *filename) {     // 发送RDB文件给从服务器     sendFile(fd, filename); }  void replicationHandleSlave(fd) {     // 处理从服务器的连接     // 发送RDB文件     replicationSendRDB(server.el, fd, "dump.rdb"); } 

这段伪代码展示了主服务器如何发送 RDB 文件给从服务器。实际的主从复制过程会包括更多的步骤,如同步数据和处理命令。

请注意,上述代码都是简化的示例,用于展示 Redis 源码的某些方面。实际的 Redis 源码要复杂得多,并且包含了大量的优化和安全特性。

Redis源码中的设计模式

Redis 的源码中应用了许多设计模式和设计思想,这些设计模式和思想使得 Redis 高效、稳定并且易于扩展。以下是一些在 Redis 源码中常见的设计模式和设计思想的详细解析:

1.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

Redis 服务器实例在整个应用程序中只有一个,这符合单例模式。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设计思想: 保证全局只有一个 Redis 服务实例,避免资源竞争和冲突。

源码: Redis 服务器通常作为一个守护进程运行,整个系统中只运行一个实例。在 Redis 的 server.c 文件中,main 函数初始化了全局的 server 结构体实例。

// server.h struct redisServer {     // ... 服务器配置和状态 };  // 全局服务器实例 struct redisServer server;  // server.c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初始化服务器     serverInit();     // ... 其他初始化代码 } 

2. 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

Redis 在创建不同的数据类型时使用了工厂模式,例如,根据传入的参数类型创建相应的数据结构。

设计思想: 封装创建对象的细节,使得扩展新的数据类型变得容易。

3.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

Redis 的命令执行是通过命令模式实现的,每个命令都封装在一个结构体中,包含命令名、参数个数和执行函数。

设计思想: 将命令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这可以很容易地扩展新命令或修改现有命令。

Redis 的命令模式通过 redisCommand 结构体实现,每个命令都封装为一个对象,存储在 redisCommandTable[] 数组中。

// server.h typedef struct redisCommand {     char *name;      // 命令名称     int arity;       // 命令参数个数     void (*func)(struct redisCommandArgv *, int); // 命令处理函数     int flags;       // 命令标志 } redisCommand;  // 命令表 extern redisCommand redisCommandTable[];  // server.c void call(client *c, int flags) {     redisCommand *cmd = lookupCommand(c->argv[0]->ptr);     if (cmd) {         cmd->func(c->argv, c->argc);     } }  redisCommand *lookupCommand(const char *name) {     for (int i = 0; i < sizeof(redisCommandTable)/sizeof(redisCommand); i++) {         if (strcasecmp(name, redisCommandTable[i].name) == 0) return &redisCommandTable[i];     }     return NULL; } 

4.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Redis 的发布/订阅功能使用了观察者模式,当一个频道有消息发布时,所有订阅该频道的客户端都会收到消息。

设计思想: 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Redis 的发布/订阅功能使用了观察者模式,subscribeCommand 函数将客户端添加到频道的订阅者列表中。

// pubsub.c void subscribeCommand(client *c) {     // ... 省略部分代码     int j;      for (j = 1; j < c->argc; j++) {         list *clients = subscribeGetChannel(c->argv[j]->ptr, -1);         // 将客户端添加到频道的订阅者列表中         listAddNodeTail(clients, c);     }     // ... 省略部分代码 } 

5.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Redis 使用迭代器模式来遍历数据结构,例如,遍历哈希表或集合。

设计思想: 提供一种顺序访问聚合对象中元素的方法,不暴露其内部的表示。

Redis 使用迭代器模式来遍历数据结构,如 dict.c 中的 dictGetIterator 函数。

// dict.h typedef struct dictIterator {     dict *d;     // ... 其他私有成员 } dictIterator;  dictIterator *dictGetIterator(dict *d);  // dict.c dictIterator *dictGetIterator(dict *d) {     dictIterator *iter = zmalloc(sizeof(*iter));     iter->d = d;     // 初始化迭代器状态     return iter; } 

6.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Redis 的客户端库通常使用适配器模式来适配不同的编程语言和环境。

设计思想: 允许对象间的接口不兼容的情况,通过一个中间层来使它们能够一起工作。

7.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Pattern)

Redis 的日志系统使用了装饰器模式,可以动态地添加日志记录的功能,而不需要修改现有的代码。

设计思想: 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额外的职责,而不改变其结构。

Redis 的日志系统可能使用了装饰器模式,通过添加日志记录的功能来装饰现有的功能。

// 注意:这部分代码不是 Redis 源码的一部分,而是装饰器模式的一个示例。 // Redis 的日志系统可能在其他方面使用了装饰器模式。 typedef struct Logger {     void (*log)(const char *message); } Logger;  void basicLog(const char *message) {     printf("%s\n", message); }  void verboseLog(const char *message) {     printf("Verbose: %s\n", message); }  // 装饰器函数,添加额外的日志功能 void verboseDecorator(Logger *logger, const char *message) {     logger->log(message);     verboseLog(message); } 

8.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

Redis 的持久化操作中,使用代理模式来控制对数据的访问,例如,在 RDB 持久化时,通过代理来控制数据的序列化和写入。

设计思想: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个代替或占位符,以控制对它的访问。

9. 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

Redis 的客户端状态管理使用了状态模式,客户端的状态转换通过状态模式来实现,例如,从连接状态到就绪状态。

设计思想: 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看起来好像改变了其类。

10.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

Redis 在处理大量小对象时使用享元模式,通过共享通用对象来减少内存占用。

设计思想: 通过共享来高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Redis 在处理大量小对象时使用享元模式,例如 sds.h 中的 SDS 字符串。

// sds.h struct sdshdr {     int len;     int free;     char buf[]; };  // sds.c sds sdsnewlen(const void *init, size_t initlen) {     struct sdshdr *sh = zmalloc(sizeof(struct sdshdr) + initlen + 1);     if (sh == NULL) return NULL;     sh->len = initlen;     sh->free = 0;     if (initlen > 0 && init) memcpy(sh->buf, init, initlen);     sh->buf[initlen] = '\0';     return (char *)sh->buf; } 

请注意,上述代码片段仅用于演示 Redis 中设计模式的应用,并不完全代表 Redis 的实际实现。Redis 的实际源码可能包含更多的细节和复杂性。如果你想要深入研究 Redis 的设计模式,我建议直接查看 Redis 的 GitHub 仓库。

Redis 中 设计思想

1. 延迟初始化(Lazy Initialization)

Redis 在初始化数据结构时,使用了延迟初始化的思想,只有在需要时才创建对象。

设计思想: 延迟对象的创建直到实际需要使用它的时候,以提高启动速度和资源利用率。

2. 模块化设计

Redis 的代码结构是高度模块化的,每个功能模块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接口。

设计思想: 将系统划分为独立的、可互换的模块,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 事件驱动架构

Redis 使用事件驱动架构来处理 I/O 操作,这使得 Redis 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并发连接。

设计思想: 通过事件循环来处理所有的 I/O 操作,避免了多线程或多进程的复杂性和开销。

这些设计模式和设计思想共同构成了 Redis 的强大和灵活的架构,使其成为高性能键值存储的代表。

广告一刻

为您即时展示最新活动产品广告消息,让您随时掌握产品活动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