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网协议实现无人机分布式任务分配的原理介绍和代码逻辑框架

avatar
作者
筋斗云
阅读量:1

无人机任务分配领域中的合同网协议(Contract Net Protocol, CNP)算法是一种基于协商机制的协作方法,该算法模拟了人类商业活动中的招标-投标-中标过程,通过节点之间的招投标机制进行任务分配,旨在使系统以较低的代价、较高的质量完成分布式任务。以下是对CNP算法在无人机任务分配领域中的详细解析:

一、CNP算法的基本概念

定义:CNP算法是一种分布式协调协议,用于在多智能体系统中进行任务分配。在无人机系统中,每个无人机可以视为一个智能体,通过CNP算法进行任务协商和分配。

二、CNP算法的角色划分

在CNP算法中,所有的无人机(智能体)可以归纳为两种角色:

  1. 管理者(Manager):建立任务通知书、发送给承包商无人机(Agent)、接收并评估承包商的投标、从投标中选择最合适的承包商并与之建立合同、监督任务的完成和综合结果。
  2. 承包商(Contractor):接收相关任务通知书、评价自己的资格、对感兴趣的子任务返回任务投标、按合同执行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以及向管理者报告求解结果。

三、CNP算法的基本流程

  1. 任务发布:管理者无人机根据自身的知识库规则、当前工作状态等信息,向其他无人机发布任务标书。
  2. 投标:接收到任务通知的无人机(承包商),将根据自身的知识库规则、当前工作状态、预期收益等决定是否向管理者无人机进行投标操作。
  3. 评估与选择:管理者无人机会收到多个投标,并基于任务信息、自身知识库规则、当前工作状态等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无人机(承包商)并给它分配任务。
  4. 签订合同:管理无人机与选中的承包商无人机之间就签定了完成该任务的合同。
  5. 任务执行与反馈:承包商无人机按合同执行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并向管理者无人机报告求解结果。

四、CNP算法在无人机任务分配中的优势

  1. 高效性:CNP算法通过分布式协商机制,能够快速找到任务分配方案,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2. 灵活性:算法能够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和任务需求,通过重新招标和投标来调整任务分配。

  3. 公平性:通过竞争和协商机制,CNP算法能够确保任务分配的公平性,避免少数无人机垄断任务。

  4. 鲁棒性:算法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即使部分无人机出现故障或无法完成任务,系统也能通过重新分配任务来保持整体性能。

五、CNP算法代码

在Python中实现合同网协议(Contract Net Protocol, CNP)算法涉及到多个类(如管理者、承包商)和它们之间的交互。这里,提供一个简化的版本,仅包含基本框架和核心逻辑。请注意,这个示例主要用于学习目的,可能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扩展和调整。

首先,定义一些基础类:Agent(所有智能体的基类,包含一些共同属性和方法),Manager(管理者类,负责发布任务和选择承包商),和Contractor(承包商类,负责投标和执行任务)。

class Ag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class Manager(Ag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uper().__init__(name)         self.bids = []      def announce_task(self, task_details):         # 假设通过某种方式(如广播)将任务发送给所有承包商         print(f"{self.name} announces a task: {task_details}")         # 这里可以添加代码来将任务通知发送给所有承包商      def receive_bid(self, bid):         self.bids.append(bid)      def select_contractor(self):         # 简单的选择机制:选择出价最低的承包商         if self.bids:             selected_bid = min(self.bids, key=lambda x: x['price'])             print(f"{self.name} selects {selected_bid['contractor_name']} to perform the task.")             return selected_bid['contractor_name']         else:             print(f"{self.name} did not receive any bids.")             return None   class Contractor(Ag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uper().__init__(name)      def bid_for_task(self, manager, task_details):         # 假设承包商根据任务详情和自己的能力出价         price = self.calculate_price(task_details)  # 这是一个假设的方法         bid = {'contractor_name': self.name, 'price': price}         print(f"{self.name} bids for the task: {price}")         # 假设这里直接将出价发送给管理者         manager.receive_bid(bid)      def calculate_price(self, task_details):         # 这里只是一个示例,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任务详情来计算价格         return 100  # 假设每个任务的费用都是100      def execute_task(self, task_details):         # 执行任务的逻辑         print(f"{self.name} is executing the task: {task_details}")      # 示例用法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nager = Manager("ManagerX")     contractor1 = Contractor("ContractorA")     contractor2 = Contractor("ContractorB")      task_details = "Survey a 100-acre field"     manager.announce_task(task_details)      # 假设这里直接调用承包商的投标方法,实际应用中可能通过某种通信机制进行     contractor1.bid_for_task(manager, task_details)     contractor2.bid_for_task(manager, task_details)      selected_contractor = manager.select_contractor()     if selected_contractor:         # 假设这里通过某种方式通知选中的承包商执行任务         print(f"Notifying {selected_contractor} to execute the task.")         # 这里可以调用承包商的execute_task方法,但在这个简单的示例中我们仅打印消息

注意,这个示例中的announce_task方法并没有真正地将任务通知发送给承包商(除了打印一条消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使用消息传递系统(如RabbitMQ、Kafka等)或网络通信(如TCP/IP、WebSocket)来实现这一点。

同样,bid_for_taskreceive_bid方法之间的直接调用也是为了简化示例。在分布式系统中,这些交互将通过远程通信进行。

此外,这个示例中的任务选择和出价逻辑非常基础(例如,总是选择出价最低的承包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承包商的可靠性、经验、当前负载等)。

--------------------------------------------------------------------------------------------------------------------------------

后续将考虑实际情况进行合同网协议的代码扩展和调整!

广告一刻

为您即时展示最新活动产品广告消息,让您随时掌握产品活动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