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干新基建|数据中心市场将迎新爆发,两年后望超3千亿元

avatar
作者
筋斗云
阅读量:12

“新基建”是2020年宏观政策领域的关键词之一,自3月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被提出,一年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频繁出现于公共视野之中。不仅各地方纷纷提出建设计划,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密集布局。

根据官方定义,5G网络与数据中心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又被业内称为“新基建”基础之基础,也有人将其比喻为数据的“蓄水池”。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的加速发展,地方政府以及行业巨头近年来加码布局数据中心,据行业机构测算,2019年中国IDC市场规模约为1500亿元,2022年有望翻一番超过3200亿元,进入新一轮爆发期。

两年后中国IDC市场规模将超3200亿元

所谓IDC,其主要角色是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交互中心,是当前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

受“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中国IDC产业自2013年开始高速增长,2014年市场规模增速一度超过40%。

据研究机构赛迪顾问统计,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约有7.4万个,超大型数据中心(10000机架以上)、大型数据中心(3000至10000机架数量)数量占比达12.7%。规划在建数据中心320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36.1%。

行业收入方面,中国信通院的《数据中心白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IDC全行业总收入达到650.4亿元左右,2012年至2017年其复合增长率为32%,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不过,近年来,中国IDC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IDC行业研究机构科智咨询发布的《2019-2020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为1563亿元,同比增长27.2%,增速比上年放缓了2.6个百分点。

但上述研究报告同时分析称,随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逐渐成熟应用,政策加码布局“新基建”,加之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大量办公、教育、医疗、购物等远程在线需求被激发,预计2022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3200亿元,进入新一轮爆发期。

中银证券在其最新报告中也表示,现有互联网服务向云计算模式转化以及5G、AI商业化带来的储存、算力的增量需求两方面已经成为支持中国IDC继续高增长的新驱动力。

集中于北上广深,开始向中西部转移

数据中心的布局紧随区域的互联网发展需求,与经济的发展程度密不可分。当前中国的数据中心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近年逐开始渐向中西部转移。

根据工信部最新版的《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最为集中。这与互联网用户集中度完全吻合。

据信通院统计,2018年,北京及周边、上海及周边、广州及周边的数据中心可用机架数量位列全国前三名,分别拥有53.8万、52万、30万个数据中心机架;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数据中心机架数量相对较少,分别拥有22.8万、36.9万、8.7万个机架。

上架率是判断一个区域IDC规模是否饱和的核心指标。据统计,西部地区多个省份的数据中心上架率当前已由15%提升到30%以上,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数据中心上架率则达到60%至70%。

究其原因,北上广深的互联网用户密度远远领先中西部地区,大型互联网、云计算、科技创新类企业、政企用户数也远远领先其他地区,因此,这四大城市是中国数据中心业务需求最旺盛的区域。

不过,三大城市群当前面临极为严峻的土地、能源紧张,租用成本较高等问题,部分需求开始外溢至中心城市的周边地区。

例如,近年来“BAT”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就逐步开始在三大城市群周边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布局数据中心。

贵州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省凭借其气候生态、电力供应等资源禀赋以及政策优势,近年来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突飞猛进。2017年7月,苹果公司宣布将投资10亿元在贵州建设在华首个数据中心。

腾讯公司的贵安七星数据中心也位于贵州群山之中,据了解,该数据中心主体为五个山洞,隧洞面积超过三万平方米,是一个“高隐蔽、高防护、高安全”的绿色高效灾备数据中心。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曾经表示:“山洞温度低,周边水电资源丰富,能够很好地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成本。未来腾讯要把最重要的数据存放在这里。”

不过,随着“新基建”建设大潮的来临,不少一线城市也再次将数据中心建设规划问题提上了议事桌。如2020年3月26日,上海市经信委就发布《关于征集本市2020年拟新建互联网数据中心项目的通知》提出,2021年一季度前,上海将新增6万数据中心机架供给。

三大运营商领先,互联网巨头“参战”

国内数据中心业务运营主要由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万国数据、数据港、世纪互联等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及阿里、腾讯、百度等专业云服务商三者构成。

据中银国际报告统计,当前中国IDC市场中34 家重要企业及政府共拥有机柜数约225.7万个。其中,除政府方面自建75万台外,拥有机柜最多的企业分别是中国电信(53.9万台)、中国联通(27.9万台)和中国移动(12万台)。

光大证券报告指出,基于客户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三大运营商目前占据国内IDC大量市场份额,联通和电信在2018年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41%和21%。其原因是三大运营商资本力量雄厚、网络带宽资源丰富、客户规模较大,具备明显优势。

另一方面,国内互联网巨头近年来也开始通过租赁或自建的形式布局IDC。尤其是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和新基建相关政策激励,超大型数据中心作为云服务的基础设施,逐渐成为互联网巨头的新战场。

2020年4月,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元,用于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据了解,阿里云将重点布局中西部、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数字经济发达地区。

腾讯方面则宣布,未来5年投资5000亿元布局新基建,其中包括在全国新建多个百万级服务器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

7月3日,腾讯清远云计算数据中心正式启用,该数据中心不仅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也是迄今为止华南地区最大的新基建项目。此前,腾讯与天津达成深化战略合作,将在天津滨海高新区打造全国最大IDC数据机房。

百度也在去年宣布,未来十年将继续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的投入。预计到2030年,百度智能云服务器台数将超过500万台。未来5年预计培养500万AI人才。

6月,快手宣布投资百亿元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建数据中心,占地约500亩、容纳30万台服务器,预计2021年投入使用。这是快手首个自建超大规模互联网数据中心。

另一方面,万国数据、世纪互联、光环新网、鹏博士、数据港、网宿科技、奥飞数据等第三方IDC服务商也在不断加码占领市场。根据最新统计,万国数据在2019年拥有接近九万个可销售的机柜储备,签约率超过90%,实际上架率在65%至70%之间。数据港则宣布拟投入18.43亿元进行数据中心建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杭钢、沙钢等一批传统钢铁行业转型的新玩家近年开始突入数据中心市场,行业领先的宝信软件就是宝钢旗下企业,而沙钢集团则以63亿英镑全资收购了欧洲最大数据中心运营商Global Switch。

不过,针对近期各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积极开建数据中心的势头,也有专家表达了担忧。如部分地区数据中心上架率过低,造成资源浪费等等。此外,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也引发关注,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绿色数据中心白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为1221.5亿千瓦时,超过当年三峡大坝全年发电量。

广告一刻

为您即时展示最新活动产品广告消息,让您随时掌握产品活动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