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是指为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专业化的设备和运营为用户提供数据集中存储、计算、展示、传输、管理的平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设施。
作为新基建的关键领域,数据中心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是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实现数字产业发展自主化的重要依托。
本文基于国内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国有资本在数据中心产业的布局现状及行业地位,为国有企业参与大数据新基建提出意见建议。
一、行业概况
数据资产是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诞生的新型资产,具有可重复利用、无空间限制、复制性强等特点,大数据应用是对数据资产的深度挖掘。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经济和社会深度融合,大数据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新的驱动力,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创业空间,2018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549亿美元。
自2012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来,我国大数据市场呈爆发式增长态势,2018年达到57.5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0.47%(如表1所示)。
数据中心是大数据应用的“大脑”,是分类、存储、计算数据的关键环节。广义的数据中心是数据处理和计算的物理化集成平台,其核心包括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和云平台。我国IDC起步于2000年,云平台起步于2009年。
目前,随着5G商用加速,IDC与云平台呈现相互融合趋势,IDC业务从传统的网站系统托管、服务器和带宽资源租赁、网络安全增值服务扩展至云计算服务。云计算与5G正在成为大型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驱动力,数据中心概念及服务范围扩大,更注重高性能架构,逐步走向虚拟化、综合化。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数据中心数量约7.4万个,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其中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12.7%;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227万架,在用IDC数据中心数量2213个。
我国大型数据中心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其中近1/3集中在北上广三地。近年来,多地政府加大引入数据中心的力度,数据中心产业呈现规模化、集中化、布局合理化的趋势。如内蒙古自治区建设中国联通呼和浩特云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河北省建设中国联通华北廊坊基地、中国移动张家口数据中心,贵州省建设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等。
二、数据中心产业链划分
数据中心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基础设施及服务、中游IDC及云服务和下游终端应用构成(如图所示)。上游主要提供IT设备、电力服务、通讯服务、施工维护等基础性设施及服务;中游主要提供数据存储、云服务、数据分析等核心服务;下游主要为工业、金融、新零售、智慧医疗等不同场景的应用。
1.上游基础设施及服务
上游的电力供应和通信网络建设是数据中心的基础。根据《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9》报告,2018年全球发电总量约为26.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2018年我国发电总量达7.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占全球发电总量的26.7%。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9月,我国移动通信基站达639万个,其中3G/4G基站479万个。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建成5G基站15.6万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北上广深等首批试点城市已基本实现5G全覆盖。
2.中游IDC及云服务
在中游,数据中心建设本身及带动的产业集聚是影响新基建的主要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IDC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全球IDC朝着大型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即数量减少、体量增大。2018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651亿美元,是2007年(90.20亿美元)的7.2倍。同时期内,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增长39.2倍,2018年达173.0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6.6%。
在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下,我国云服务市场规模及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将进一步扩大。云服务商及相关解决方案服务商主要指基础运营商和云计算厂商,运营商提供互联网带宽资源和机房资源,云计算厂商通过租用或自建数据中心的方式提供IaaS/SaaS等云服务。
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1883亿美元,同比增长20.9%。2019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191.2亿美元,同比增长38.6%;其中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98.7亿美元,同比增长57.6%,首次超过私有云服务市场规模(92.5亿美元)。
从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发展现状来看,SaaS市场规模较大,市场占比58.2%;而我国IaaS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市场占比为65.7%。在云计算基础技术方面,美国企业在服务器虚拟化、网络技术、存储技术、分布式计算等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在多个细分领域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延伸。
相比之下,我国云服务商在技术和服务水平上仍有差距,需加大研发力度。
3.下游终端应用
随着5G商用进程加速,大数据已从概念落到实地,各行各业对数据存储、分析、计算等方面的需求大幅增长。
互联网企业通过海量大数据分析客户行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方案,以提高广告投放效益;制造企业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工业供应链,促进降本增效;智能电网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用户用电信息,分析用户的用电需求,合理设计电力系统,从而提升电网运行效率。
数据中心产业链下游终端应用还广泛分布在政府机关、金融、互联网、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未来大数据应用市场将更为广阔。
三、国内数据中心产业上市公司概况
1. 全行业上市公司情况
截至2019年底,国内A股市场共有49家数据中心概念上市公司。2018年,全行业上市公司营收总额2252.75亿元,利润总额141.88亿元,净利润总额90.50亿元,净利率为4.02%;研发支出共计81.58亿元,研发营收比为3.62%。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市场集中度较高,2018年行业排名前五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占整个行业的51.39%和46.16%(如表2所示)。
2.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情况
截至2019年底,国内A股市场共有13家数据中心概念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18年,数据中心产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营收总额1409.62亿元,占行业营收总额的62.57%;利润总额93.11亿元,净利润总额68.84亿元;净利率为4.88%,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研发支出共计49.54亿元,占行业研发总投入的60.73%;研发营收比为3.51%,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四、数据中心产业链各板块分析
1. 上游基础设施及服务
(1)IT设备
截至2019年底,国内IT设备领域A股上市公司共计10家,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4家。2018年,该领域营收总额858.26亿元,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营收总额632.37亿元,占该领域营收总额的73.68%;行业净利率为4.08%,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净利率为3.74%,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由此可见,IT设备领域的国有企业规模占据绝对优势,但盈利能力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018年,IT设备领域研发支出共计36.89亿元,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研发支出28.20亿元,占该领域研发总投入的76.45%;该领域总体研发营收比为4.30%,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研发营收比为4.46%,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IDC基础设施
截至2019年底,国内IDC基础设施领域A股上市公司共计13家,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6家。2018年,该领域营收总额1041.39亿元,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营收总额948.14亿元,占该领域营收总额的91.05%(营收排名前五均为国有企业);行业净利率为2.74%,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净利率为4.8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由此可见,IDC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企业无论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均占据绝对优势。
2018年,IDC基础设施领域研发支出共计34.60亿元,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研发支出28.95亿元,占该领域研发总投入的83.67%;该领域总体研发营收比为3.32%,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研发营收比为3.05%,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除了IT设备、IDC基础设施两个细分领域外,数据中心产业链上游的电力供给和输配、网络运营等领域,基本上由国有企业垄断。
2.中游IDC及云服务
(1)IDC服务
截至2019年底,国内IDC服务领域A股上市公司共计11家,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3家。2018年,该领域营收总额255.81亿元,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营收总额111.12亿元,占该领域营收总额的43.44%;行业净利率为0.51%,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净利率为6.84%,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由此可见,虽然IDC服务领域的国有企业数量少于民营企业,但规模较大,盈利能力更强。
2018年,IDC服务领域研发支出共计15.69亿元,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研发支出9.46亿元,占该领域研发总投入的60.26%;该领域总体研发营收比为6.13%,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研发营收比为8.5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云服务
截至2019年底,国内云服务领域A股上市公司共计13家,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5家。2018年,该领域营收总额840.18亿元,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营收总额692.77亿元,占该领域营收总额的82.46%(营收排名前五的企业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4家);行业净利率为1.89%,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净利率为4.04%,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云服务领域A股上市公司中的国有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均占据绝对优势。
2018年,云服务领域研发支出共计41.77亿元,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研发支出33.26亿元,占该领域研发总投入的79.63%。行业总体研发营收比为4.97%,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研发营收比为4.80%,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除了上述13家A股上市公司外,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公司的云服务板块也在亚太地区占据重要市场地位,具有相当规模。如阿里云以在线方式为企业和政府等机构提供数据计算和处理服务,2018年在亚太地区云计算市场占有率达19.6%。
3.下游终端应用
大数据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政府大数据、医疗健康大数据、金融大数据等市场应用具有广阔前景。随着我国“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大数据在政府部门的应用日益普及。中国产业信息网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政府大数据市场规模已达128.59亿元,是2014年的14倍。
我国医疗健康行业也在积极应用大数据,以缓解医疗资源紧缺与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我国医疗健康大数据市场2014-2017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89.36%,2017年市场规模约41.15亿元。
中国移动(贵州)大数据中心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机架总数将超过21000架,可提供1000G互联网出口带宽及IDC存储、云计算等7大类服务
大数据在金融机构市场布局、产品开发、风险定价、精准营销等领域有重要价值,根据《中国金融云市场(2019下半年)跟踪》报告,2019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33.4亿美元,同比增长49.6%。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强调“建立健全企业级大数据平台,充分释放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的核心价值。”
应用大数据的企业中,互联网领域的代表公司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主要为民营企业;金融领域的代表公司为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等,主要为国有企业;软件领域的代表公司为浪潮集团、中国长城、鹏博士等,既有国企又有民企。
五、发展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字经济因“无接触”“便利性”等优势,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期,大数据在企业经营决策、销售、物流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凸显。
在新基建推动下,我国数据中心产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国有资本在数据中心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盈利优势明显,研发投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未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本文就如何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在数据中心产业的布局结构,进一步发挥国资的行业引导作用,提出“一个原则、三个导向”建议:
1.以数据安全及产业链安全为原则,加强数据中心及云计算能力建设
数据资产的存储、计算、分析环节是数据中心产业链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随着《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实施,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数字中国”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我国数据中心发展规模及云计算核心技术较美国仍有一定差距。
我国应抓住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契机,尽快完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布局,加大相关技术研发力度,以保障数据安全及产业链安全。
2.以推动区域发展为导向,加强中西部地区数据中心产业链上游的新基建配套
数据中心布局和建设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节约资源和保障安全为着力点,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数据中心产业链上游核心需求是充足的电力供给、稳定的网络支持、充分的土地空间与政策支持。
在此方面,土地广袤、电力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更有发展潜力。国有企业是上述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可以中西部省会城市、较发达的地级城市为依托,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合理选址,通过加强电力输送、网络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形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数据中心产业新格局。
3.以产业集聚为导向,推动产业链中游IDC及云平台建设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数据中心产业链中游板块的A股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在IDC基础设施、云服务领域占据优势,盈利能力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投资积极性也高于民营企业,在产业集聚能力方面具有主动权。
建议国有企业依托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动数据中心及配套产业向中西部地区集聚,协调配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带动中西部地区产业转型,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4.以创新发展为导向,加强数据中心科研投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创新是大数据发展的灵魂,决定着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定位与质量。因此,有必要集中资源,加大对前瞻性、战略性高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以提高数据中心产业的创新力。经济发展带来的产业集聚会吸引人才流动,同时人力资本的积累也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数据中心建设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将会带动大量相关人才的西移,优化中西部地区的人才结构,从而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5.以国有资本高效配置为导向,推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联合研发及混合所有制改革
数据中心产业不仅仅是国有企业的舞台,民营企业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产业链上游有鹏博士等软件及IT设备供应商,中游有光环新网等服务提供商,下游有BAT等应用商。这些民营企业巨头,不仅资本实力雄厚,且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
国有企业可以与民营企业联合研发,共同推动数据中心产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
作者单位
李寒湜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
牛胜男 北京林业大学
点 击 “ 在 看 ” 推 荐 到 “ 看一 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