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青:技术嵌入学习活动全流程

avatar
作者
筋斗云
阅读量:11

以下仅节选郭绍青教授的部分分享内容,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完整视频回放。郭教授的完整分享包含五部分内容:1)学习活动:构成教学模式的最小单位;2)技术融入学习活动全流程;3)互联网+学科单元教学设计;4)互联网+学科单元教学实证效果;5)在线教学不是课堂讲授搬家。

以下内容据郭绍青教授的视频分享整理

我一直在谈,从国家政策层面,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明确,国家信息化的各类政策出台了很多,但是到达一线教师身上的时候,千条线一根针,最终都要去改变整个教育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变革,学生的学习质量要提升。

当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可以说这两个事儿开始并发,一个事儿是教育信息化,另外一个事儿是课程改革。这两件事儿到达一线教师这里,应该是融通的,也就是说,一线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有效地运用技术来支撑新课改的有效落地。但是这一点对于老师来讲,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的老师需要做出很大的改变。

01

学习活动:构成教学模式的最小单位

对于一线教师来讲,开展教学,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是一个最基本的能力。

一、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

教学流程图用什么软件_信息技术教学流程图_教学流程图要求

在基础教育阶段,一线教师经常会用到两个词:教学活动、学习活动。那么“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这两个词有什么关系?

从学校来讲,我们可能更加强调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身是一个可伸缩的概念。

广义的教学活动,是存在于社会、家庭、学校中促进学习者获得知识与技能、促进心智发展的一切活动,能够引发学生的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发生。

学生去展览馆、去郊游,在这些场合中他可能获得知识,这是一种非正式的学习,但是他学到了东西,这也属于一种教学活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甚至电视、杂志、报纸、网络,信息的传递、传播都存在对学生的影响。

狭义的角度,我们可能会更加认同。狭义的教学活动是学校组织的各类有利于学生学习得以发生的所有活动的集合,课堂是教学活动得以发生的主要场所,教学活动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活动。

这是从学校层面的解释,学校的运动会、读书会等,都属于狭义教学活动的范畴,这在学校层面也是比较大的活动形式。对于真正的一线老师来讲,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课堂,课堂是教学活动得以发生的主要场景。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们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在这个综合背景下,我们开始大量提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更加强调学的真正发生,而不是强调教的有效发生。这个理念很多老师都认同,也是在各种培训中多次强调的。但理念归理念,回到课堂上仍然是老一套,老师讲学生听。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问很多老师“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师角色”等这些理念的时候,老师都清楚,但是在教学中真正落实的很少,这是当前我们看到的一些现象。

对于基础教育来讲,更多的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还是发生在正式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是有目的、有组织、有明确目标。

教学流程图要求_教学流程图用什么软件_信息技术教学流程图

教学活动是从师生双主体、学习活动是从学生主体维度,对师生双边活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得以发生的不同角度的定位。从而更加强调教师要从学习者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使学习活动能够更好引导教师从学习者角度思考与设计。

所以在正式学习过程中,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可认为是同等概念,只是强调的视角不同。

二、学习活动序列构成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图用什么软件_教学流程图要求_信息技术教学流程图

任何一个教师,在他的课堂教学中,经过多年的积淀,都会形成他自己的教学模式。我把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教师的经验性教学模式,或者称为教师的课堂操作性教学模式。我们如果叫每一个教师回忆他的教学,实际上教师的教学都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流程,这个稳定的流程就形成了教师自己的经验性教学模式。

第二个层级,这是一个学校学科层面、具有一定共性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个教研组或一个学校,根据学生的特色环境等构建出来的。

第三个层级,这是真正的教与学理论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脱离开学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比如PBL基于项目的学习,它是从学科总结出来的,最后上升到脱离学科的模式,返回来可以在多个学科中适用。但是这种成熟的教学模式,真正到达教师的手里,必须要进行再加工,就是要完成纯理论性的教学模式回归到教师的经验性模式的转化,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任何一个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环节构成的,而一定的教学环节会由一定的学习活动构成。当一个教学模式中有多个教学环节之后,就会形成前后关联关系,会有大量的学习活动支撑每一个环节的开展,由此形成一组活动的关联,我们把它称为学习活动序列。也就是说,一组活动构成了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教学任务实际上都可以分解为它的下位任务和更细化的任务,也就是要达成的目标、结果。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环节实际上指向了相对大的目标的完成,而学习活动往往指向了相对比较细化的目标的完成,由此构成一个整体,来达到一个相对较大的目标。

现在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更加强调大概念的教学和大单元的教学,而不再过于强调知识点的教学。但是大概念的教学不可能没有知识点的教学,这就是如何处理下位和上位之间关系的问题。

教学流程图要求_教学流程图用什么软件_信息技术教学流程图

教学模式是由相对稳定的教学环节构成的。

现在无非都是课前、课中、课后,这是个大的结构。接着会是课前预习、导入、讲解、课堂练习、总结、课后作业等,每个老师都会形成自己的结构,这就是教学环境形成的教学模式。

而教学环节由相对稳定的学习活动序列构成。

我们可以进一步分解,课前预习怎么预习?是否有活动设计?如何讲授?讲授的环节学生学清楚了没有?每个老师可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规划出来,然后去进行细化分析。

在今天的讲座里,我所说的教学模式中的学习活动指:能够完成具体的、较小的学习目标,能够通过师生的外显行为执行与观察的师生活动。我把它定义在相对小的范畴内。

三、教学模式的构成

接下来是一个较细化的分析。

教学流程图用什么软件_信息技术教学流程图_教学流程图要求

现在基础教育普遍比较流行的一个教学模式,就是PBL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分解成哪些环节?我们可以分解成五个环节,也可以分解成六个环节。根据自己的教学模式,结合具体学科之后,分解会有不同。以上是分解成六个环节的说明。

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真实的问题的解决出发,给学生一个具体完成的任务或者一个项目,从而使得学生在这个项目的整体设计、规划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解决问题,促进知识技能的发展。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基于项目的学习开始应用到各个学科之中。

基于项目(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环境包括:第一环节,要有项目,项目要有明确的目标;第二环节,制定解决方案;第三环节,开展探究活动;第四环节,分享探究或成果;第五环节,反馈评价;第六环节,反思修正。

这样的一个项目可大可小,有的项目可能3~5周,有的可能一年,也可能用一节课来完成。这要关联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第一环节由三个教学活动(学习活动)构成。

第一个学习活动:

第一个学习活动的主题是:确定探究主题 绘制**项目目标结构图,那么目标如何达成?这时采取的一个学习活动就是设计,可以让学生个体完成,也可以小组协作完成。这个活动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要分析问题,提出探究主题,确定探究主题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制作结构图。

第二个学习活动:

广告一刻

为您即时展示最新活动产品广告消息,让您随时掌握产品活动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