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0
Meanshift聚类是一种基于密度的非参数聚类算法,它不需要预先知道聚类的类别个数,对聚类的形状也没有限制。以下是Meanshift聚类的基本原理、实现步骤以及应用场景:
基本原理
Meanshift聚类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假设不同簇类的数据集符合不同的概率密度分布,找到任一样本点密度增大的最快方向,样本密度高的区域对应于该分布的最大值,这些样本点最终会在局部密度最大值收敛,且收敛到相同局部最大值的点被认为是同一簇类的成员。
实现步骤
- 初始化:在未被标记的数据点中随机选择一个点作为起始中心点。
- 计算密度:找出以当前中心点为中心,半径为带宽的区域中出现的所有数据点,认为这些点同属于一个聚类。
- 更新中心点:以当前中心点为中心点,计算从当前中心点开始到集合中每个元素的向量,将这些向量相加,得到向量shift。
- 迭代:中心点 = 中心点 + shift。即中心点沿着shift的方向移动,移动距离是||shift||。
- 收敛条件:重复步骤2、3、4,直到shift的大小很小(即迭代到收敛),记住此时的中心点。
- 合并簇类:如果收敛时当前簇的中心点与其它已经存在的簇的中心点的距离小于阈值,那么把这两个簇合并。否则,把当前簇作为新的聚类。
- 分类:根据每个类,对每个点的访问频率,取访问频率最大的那个类,作为当前点集的所属类。
应用场景
Meanshift聚类算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像分割、聚类和视频跟踪等。
优点和缺点
- 优点:不需要设置簇类的个数;可以处理任意形状的簇类;算法结果稳定,不需要进行类似K均值的样本初始化。
- 缺点:聚类结果取决于带宽的设置,带宽设置的太小,收敛太慢,簇类个数过多;带宽设置的太大,一些簇类可能会丢失。
Meanshift聚类算法通过迭代更新聚类中心,直到达到收敛条件,能够有效地发现数据中的簇类结构,尤其适用于处理高维度和非线性分布的数据集。